什么样的战场,才能留下这么深的伤口?

意志在执着和向往中坚强,思想在挫折和坚定中跃进,人生在失败和反思中成长,精神在读书和品味中发光。你们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怎么写的吗?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及感言7篇,希望您能喜欢!

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及感言篇1

“人最宝贵的是生命,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。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:当他回首往事,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,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;临终前,他能够说:‘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——为解放人类而奋斗!’”

这段震撼人心的名言,曾被多少人摘录下来,曾激励过多少人向前奋斗,寻找人生的真正意义!每当看见这段话就令人热血沸腾;每当看到这本书,就会自问:“我们像保尔一样,是暴风雨的子女吗?”

当我翻完最后一页,我被小说主人公保尔.柯察金一生的坎坷经历所深深感动。保尔.柯察金那坚毅的脸庞仿佛出现在我面前,使我沉浸到无限的沉思之中。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保尔.柯察金从小看到了世间的丑恶和不平。他逐渐成长起来,并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许多人。后来他成为了一位侦察兵,在一次战斗中,他受伤回到家乡。在铁路工作时,保尔的旧伤复发,让他差点儿死去。战争时期的流血负伤,建设时期的积劳成疾,使他完全丧失了健康。他全身瘫痪,双目失明,这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呀!可是他却毅然拿起笔来,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文学创作。工夫不负有心人,保尔终于写成了《暴风雨的子女》。他始终顽强地与病魔不停地斗争,用笔写下了光辉的人生。

读着读着,我便不知不觉深深地喜欢上了这本书。我感觉到,书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主人公的刚强;无论哪一章,总能体验到深深地吸引着我,使我对“钢铁”也有了新理解。钢铁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坚硬的,什么都不惧怕。一个人只有在这样的斗争中,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,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。

要做“暴风雨的子女”,就要有着钢铁一般的意志。学习上,奋发向上,决不退缩;在生活中,团结友爱,互帮互助。

一本书读完了,可热血仍在久久激荡……这本书,使我得到了精神的洗礼和心灵的震撼。我为这本书所折服,我一定努力,做到像保尔一样坚强。这的确是一本“钢铁”书——一本锻炼意志,培养永不服输的精神的好书!

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及感言篇2

自从读了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这本书,让我明白了,毅力也是成功之本,是一种韧劲,是一种积累。荀子有云:“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

毅力,它的表现往往是一个人在挫折中所展示的一股力量,有了毅力,人们就不会向挫折和困难低头,而会更坚强地去面对。

这本书主要写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小时候的生活十分艰苦,不是被母亲责骂,就是受神父冤打。但他凭着毅力,仍然坚持生活,并立志要从军。保尔柯察金长大后,终于实现了他的志向--当一名军人。从军期间,受到了老一辈的栽培和教育。自身又长期实践,他凭着毅力,在劳动、战斗、工作各方面刻苦学习和严格要求自己,终于锻炼成具有崇高理想、坚毅的意志和刚强性格的革命战士。他把整个生命和所有精力毫无保留的地奉献给世界壮丽的事业--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,努力使世界和平!这种精神是多么可贵啊!如果保尔柯察金没有凭着毅力,他怎么可能炼成一个有崇高理想、坚毅的意志和刚强性格的革命战士呢?

读了这本书,我才领悟到:一个人的毅力是对他的一生是有很大影响的。就拿这本书的主人公来说吧,他一生的命运非常坎坷,然而他凭着什么让自己活下去呢?是毅力,是毅力给了他无穷的力量,像他这样,十几岁就立足沙场,奋勇杀敌,在沙场上,他被砍了好几刀,仍然大难不死,为什么呢?还是因为毅力,年轻的他后来疾病缠身,但他依然忘我的工作着,有休假的机会仍然工作着,毅力真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啊!

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,遇到困难,只要勇敢地去面对,我们就会发觉,我们也是有毅力的。人的一生很精彩,有着酸甜苦辣,也有离别时的伤心,不然,怎么会有重逢时的喜悦呢?在我们的人生中,要想一步登天,那永远是不可能的--从古自今,有哪一个名人志士是一步登天的呢?没有,他们都是在挫折中锻炼了自己,使自己成为千古佳话。我们不要以为当一名作家写书是一件很简单的事,因为在写书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挫折和困难,只有这坚强的毅力才能够克服这困难和挫折。

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及感言篇3

暑假中我阅读了前苏联经典文学作品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,这本书是苏联英雄尼·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体小说,作者在全身瘫痪、双目失明的情况下,用自己的战斗经历做素材,以顽强的意志,历时三年完成了这部作品。书中描写了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中年轻人是如何锻炼自己的。主人公保尔·柯察金坚持信仰,身残志坚,最终使自己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。

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这部作品,其实它给我们好多励志的启示。我们每个人生活的环境是不同的,但奋斗的脚步都是在克服困难、努力前进的。保尔·柯察金的童年时代充满了乌云,他的母亲在一个税务官家里做厨娘,家里生活条件非常不好,周围很多人都瞧不起他,包括《圣经》课的瓦西里神甫,他是个乌克兰社会革命党党徒。不过保尔也有几个知心朋友,比如,谢辽莎·勃鲁扎克。

保尔是在暴风雨中诞生的一位贫民英雄。他从乌克兰小镇舍佩托夫卡走来,带着满身的伤痕,冒着枪林弹雨,迎着博雅尔卡的凛冽寒风,忍受着病痛的百般折磨,几度与死神擦肩而过。但保尔每次都是顽强地挣脱了死神的怀抱,一步步地向前走。

保尔的精神力量体现了“生命不息,奋斗不止”这一格言,这是对信仰的追求。这种精神构成了他人生路程的亮点。病魔残酷地折磨着保尔,但他一刻也没有想要放弃生命,没有放弃奋斗,他不愿意从他信仰的事业中掉队。

小说刚开始连载发表时,有人建议把书名改成《保尔·柯察金》,可是作者尼·奥斯特洛夫斯基坚决不同意改换书名。他说:“钢铁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锻炼而成的。只有这样它才能变得坚硬,才能什么都不惧怕。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,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,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绝不颓废。”这句话即使在今天也会给我们这些青少年以深深的启迪。我们在每天的生活和学习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,学习中遇到困难时,我们是否想到了退缩?天气变化时我们经常会身感不适,这些小病痛是否会击垮我们的意志?做体育测试时常考验我们的身体承受力,我们是否想到了放弃?每天无休止的重复做功课是否会让我们厌倦?身体和精神的挑战随时会出现,我们要如何面对?这就需要向保尔学习,坚持自己的理想,不惧怕困难,勇于接受挑战,努力奋斗,才不会虚度年华,在未来的日子里才不会后悔。我要为我的理想奋斗!

通过阅读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,我知道了只有艰苦锻炼,最后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,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,只有百炼才能成钢。

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及感言篇4

为梦想而拼搏,为理想而奋斗,为责任而挺胸,为庄严而挺立。

保尔柯察金的坚韧,他的勇敢,他的勇气,他的品质,他的一切都令我无不佩服,当然最佩服的是他的坚强。

我记得他曾说过一句:“人最宝贵的生命,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。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。回首往事,不应虚度年华而悔恨,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,临终时能说: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——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。”看到这时我又是怎样的震惊!那是在怎样的情景下说的话,那种坚韧,那种无惧,他是伟大的战士,我为他高声歌颂。

大部分人都不甘心平平庸庸的生活,因为即使是小草也在努力着为春天增添一丝绿色,希望在春回大地的彩卷上留下自己的身影。但是却未必人人都会炼就一块好钢。

那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?大家的脑海里可能会出现那烈焰熊熊的炼钢场面。其实,人生就如同炼钢!没有什么东西是与生俱来的,“铁”变成“钢”,只有一种途径——千锤百炼!有人说保尔是天生的英雄,其实,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天生的英雄的。保尔之所以能够成为英雄,完全是由于自身的努力——在战火纷飞的战场,面对生与死的考验,他没有后退;在疾风暴雪的建设工地,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劳动强度和饥寒,他没有倒下;在双目失明、疾病缠身的情况下,面对书稿丢失、身体每况愈下的无情打击,他仍没有屈服,最终从一个出身贫苦的少年,磨砺为一名具有崇高理想、高尚品格和顽强作风的共产主义战士。

说到这里,我不由得想到我们现在的孩子,大部分都是过着衣来伸手、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。可有谁想过,保尔柯察金他以前的生活却是那么的艰辛。现在我们这些孩子,一遇到困难就退缩。比如说我吧,在路上踩到一块石头而跌倒,却总想让别人扶,很少能自己爬起来。为此,我感到非常的愧疚。再看看当今社会的青少年,吸烟的,赌博的,追潮流的,有些最终走上了不归路;经不起挫折,容易轻生,这样真的好吗?生命是宝贵的,而在珍爱生命的基础上,更要延伸生命的价值,为社会、为全人类作贡献。人生的道路是崎岖的,幸运的是我们知道保尔。他的坚强、乐观、无私,都将鼓舞我们勇敢地接受磨练,成为一块坚硬的钢。

阅读这本书,品味坚强,让我们为未来艰苦奋斗吧!

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及感言篇5

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书中的主人翁保尔。柯察金,出生于一个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。保尔曾参军,当过侦察兵和骑兵,在战场上是个敢于冲锋陷阵的战士和优秀的政治宣传员,因伤退役后,参加到祖国建设。他的一生是艰难的,也很坎坷。他早年丧父,中年失明、瘫痪,但是,他却留给了我们不朽的巨作和诠释了生命的意义。

保尔向往革命,背着家人参加了红军。但是在一次和波兰军队作战时,保尔被波兰白军的炮弹击中了。虽然他很快就被送进了医院。但由于伤势很重,伤口很深,颅骨都被子弹穿透了,知觉也失去了。经过艰苦的治疗,保尔的伤势是治愈了,但是,他却不能重返战场。创伤给他带来了很多后遗症,他的右眼被摘除了,他失去了80%的视力,他无法进行射击操作了。保尔因此投身到祖国的建设。由于他一直在艰苦的环境下工作,他的身体也渐渐在恶化。一年后,他的左眼也失明了,这一打击对他是毁灭性的。但是,他并没有停止工作,而是与无情的命运在搏斗,他完成了长篇小说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。小说虽然取得很大的成功,但是,他并没有停止工作,继续在写作另一巨作:《暴风雨所诞生的》。但是,他的身体只让他完成了一小部分,生命就永远停止了。

保尔的生命是短暂的,也只留下不多的作品,但是,他的名言,却是刻骨铭心的。他说:人,最宝贵的是生命。生命对每一个人只有一次。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?每挡回忆往事的时候,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,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;在临死的时候,他能够说: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,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——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。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,“做事一定要坚持到底”。我在学习的方面上,一定要学习保尔的精神。

我生在一个富裕的和平年代,一直被娇生惯养,受到一些批评和困难,就容易掉眼泪;在玩乐的诱惑面前就失去对学习的坚持。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,导致我上课不认真,师长的教诲往往置于脑后,成绩也就不稳定。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书中的主人翁保尔一生对生命意义的诠释,使得我对自己做了一个比较,我认为我需要加强自我锻炼,多参加一些有约束的集体活动,如军事夏令营,磨砺出坚强的意志力,成为一个向目标锲而不舍前进的有坚强毅力的人,只有这样,我才能变成一个可以实现愿望和理想的人,一个有贡献于社会的人。

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及感言篇6

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热烈而脆弱的年龄,我们只能从敬畏来代替模仿,用我们奔涌的眼泪来代替流淌的血液。我们的时代是没有战争的时代,却是竞争如战争的时代;我们的时代是没有剥削的时代,却是激情四射的时代;我们的时代是没有压迫的时代,却是压力倍增的时代。我们要想在我们的这个时代创造出属于我们的辉煌,我们就要具有保尔那样钢铁般的意志。尽管生活中寒冷的雨点可能会浸透我们的衣服,冰冷着我们的肉体,但我们内心所崇尚生活的热情依旧以37℃的温度温暖着我们的内心,身体里所蕴含的那一份炽热始终为我们点燃前进的火把,迸发无所能及的光芒。

“收起枪,别跟任何人说。哪怕,生活无法忍受也要坚持下去,这样的生活才有可能变得有价值”。这就是保尔,风雪中的保尔,手握铁镐的布尔什维克。他在彷徨而无从堕落的岁月毅然选择了坚强,毅然选择了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。他真正做到了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,真正做到了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,他为他人生宝贵的事业献出了他的青春与健康,他为人类的解放而释放出了自己的热情和精力。我在内心深深地敬仰保尔,也敬畏他那钢铁般的意志。心里深处所溅起的火花照亮了前进的道路,也点燃了我人生的希望,明确了我生命的价值。

辛苦的跋涉于人生的苦难与快乐之间,我始终相信不管怎样我得到的东西要多得多,失去的东西是没法同它相比较的。只要我们用坚毅的眼睛凝视远方的天空,即使它有时笼罩着一层灰白,我始终相信阳光终会在泪水中映出彩虹,我们始终会看到人生最美丽的光景。在漫漫黑夜之中,虽然它给予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,我始终向往阳光,期盼着光明的到来,它的到来将会带给我们无限的希望。

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及感言篇7

阅读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给我带来了很多与其他书相比不一样的感受。

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:“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,都奉献给了人生间最壮丽的事业——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。”而他笔下的保尔正是这样一个人。

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这本书,向我们讲述了贫穷的保尔·柯察金从小体会到的不平,但他随着时间的推移,逐渐成长,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很多人。之后他成了一名侦察兵,在战斗中,他受了伤回到了家乡。在修铁路时,保尔的旧伤复发,差点儿死去。出院后,保尔已不能正常工作了,他很痛苦,身体一天比一天差,以至双目失明。但他始终顽强地与病魔不停地斗争,并用笔写下了光辉的人生。

书中说道:“人最宝贵的是生命,生命只属于我们一次,每个人的生命都各有千秋。有人忙忙碌碌一生,到头一事无成,只留下无尽悔恨;有人虽然历经磨难,甚至处在生死边缘,但他(她)敢于与命运拼搏,用自己有限的生命,去创造更多。”这段话,使我明白了:生命是极为珍贵的,同时也是短暂的,而我们,应该学会利用短暂的生命,去创造自己的价值,不留遗憾。

保尔的一生让我明白了,挫折和磨难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,也是一份宝贵的财富,有了挫折和磨难的人生会更精彩,它才能使人进步,激发起人的拼搏精神和勇气,并从中明白了生活的来之不易,它教会了我们珍惜,它是我们的良师益友。

同时,它也让我领略到了一个作家的坚强,带给我太多的思考,我从收获到宝贵的精神财富,细细品味着这部着作,同时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,迎接人生的挑战。

这本书,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,也让我受益匪浅。

什么样的皮肤伤口才需要缝合

如果伤口只是长而不深没必要缝合,这样的伤口的伤疤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。

如果伤口太深,不缝合的话,恢复比较慢,还会因为伤口两侧的皮肉在恢复的过程中不对称而留下疤,稍有不注意很容易感染,伤口要是太深建议还是缝合。

撞破皮肤是应该挂外科,但是因为是在眼部,所以挂眼科也合理,关键要好好检查一下眼睛是否因此受到伤害。

没必要过多担心,头面部血运丰富,伤口抗感染能力强,愈合快,只要清创好,正常饮食,4天后可拆线,若时间太长,缝线的针眼易留痕迹。

伤口缝合后应注意以下几点:

1. 伤口缝合后,请保持伤口之干燥(即不可碰触水)。

2.伤口如果弄湿,请尽速除去弄湿之纱布,以消毒过的棉枝:沾生理食盐水,擦拭伤口,再覆上消毒过之无菌纱布,如果不会自行换药,则请回门诊换药。

3. 如果伤口较大或较为复杂之伤口,请听从医师之指示返院换药。

4. 请按照医师指示服药,并避免感染。

5. 避免吃剌激性的食物,如烟、酒、辣椒……等。

6. 避免日晒及流汗。

7. 如果有下列情形,请立即返院接受进一步检查治疗:(1) 发烧、寒颤(2) 伤口出现红肿热痛(3)伤口有脓液渗出

8. 伤口能否拆线,要按照医师指示,请至外科门诊追踪。

以上仅做参考,具体如何治疗还应按应诊医生方案。祝你孩子早日康复。

他率敢死队突击,浑身20余伤口,震撼汉武帝。留千古名言传诵至今

3.赵充国 公元前61年,刚刚建立20年的金城郡,遭受空前危机:诸 羌「 ” 背叛 ,犯塞,攻城邑,杀长吏”。朝廷上下束手无策。危急时刻,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将,毛遂自荐,愿意亲赴前线。 他就是西汉名将赵充国。 1.率敢死队突击,二十余处伤口,感动汉武帝 赵充国字翁孙,生于公元前一三七年,卒于公元前五十二年,享年八十六岁,陇西上邽人( 今甘肃天水市西南)也,后徙金城令居(今兰州市永登县城西北庒浪河右岸)。 他"始为骑士,以六郡良家子善骑射补羽林。为人沉勇有大略,少好将帅之节,而学兵法,通知四夷事。"《汉书 赵充国传》开头对他的总体评价。这个评价不是一般的高,接下来,班固大约用了数千字,叙述赵充国的事迹。在整个《汉书》中如此长篇,是不多的。由此,可见赵充国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力。 赵充国画像 那么,赵充国家究竟是何时移居令居的呢?令居塞是河西汉长城的东起点,其设置于公元前一二一年, 汉得河西地初置令居塞。大约六年之后,移民充实长城沿线的防御。有人考证,赵充国家就是在这个时候,移居到令居的。为守卫家乡,自然参加了部队,成为一名骑士。这 时,赵充 国二十三 岁。后来,以骑 射补羽林郎 ,入卫京师。 . 赵充国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,北地六郡的良家子弟,父祖辈都是颇有声望的人士。当时,从这些家庭选拔子弟,担任皇帝羽林卫士,李广也是这样开始军旅生涯的。 赵充国多次参加大战,有些时候,还是关系到一军生死存亡之战。武帝时,他以假司马的身份,跟随从贰师将军李广利攻击天山的匈奴。谁知,胜利返回途中,却被匈奴主力包围。被围数日之后,粮食也吃完了,军中伤亡众多,全军面临生死存亡。此时,赵充国率领敢死队为全军打开通道。他百余勇士冲击匈奴,他们打头,李广利率兵跟随,终于击破匈奴之围。此战,赵充国二十余处负伤。汉武帝亲见视其创,嗟叹之,拜为中郎,迁车骑将军长史。 此后,赵充国在朝廷中影响力与日俱增。多次参加对匈奴、氐人、羌人的进击,声名与日俱增。与大将军霍光定册尊立汉宣帝,封营平侯。 2.匈奴羌人联合行动,可惜消息被忽视 不过,赵充国一生最大的功绩在处理羌人的问题上。西汉时期,西北面临着匈奴、羌人的两大游牧部族的侵袭。以河西走廊,隔绝匈奴、羌人的联系呼应,是当时的主要任务。汉武帝元鼎五 年,匈奴入五原 ( 今河 套 ),西羌也发动进攻围抱罕( 今甘 肃临夏州临夏县 ),他们约定攻令居。《资治通鉴》这样说:「 ”西羌众十万人反,与匈奴通使,攻安故、围罕”。胡三省注:安故、罕二县,皆属陇西郡。罕,故罕羌邑。宋白曰:安故故城,在兰州南;罕,今河州治所。后来,赵充国在平定的羌人之乱时,计划招降的羌人中,有支罕羌,应该就是生活在临夏地区的羌人,后来他们的活动范围逐渐西移了。 归义羌侯印 此次,汉军的平叛之战,打了五六年,才结束。汉王朝逐渐占据湟水北岸,将羌人隔在湟水南岸。河湟地区局势安定了四十多年。然而,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。 汉宣帝时期,匈奴为争夺西域的控制,在车师展开交锋。匈奴先策动阳关西南的羌人叛乱,切断丝绸之路,没有成功。又策动羌人在青海湖、湟水的羌人作乱。这里羌人响应匈奴人的行动,他们企图北迁,切断河西走廊交通,与匈奴联合。 元康三年(公元前六十三年),先零遂与诸羌种豪二百余人解仇交质盟诅,并且逐步开始北迁,蚕食汉羌之间的缓冲地带。 赵充国一眼看出问题,这不仅是羌人多个部落的联合行动,更是匈奴羌人的联合。赵充国向朝廷提出预防建议,可是朝廷没有采纳。 3.百闻不如一见,武将留下一个成语 事实证明,这是匈奴和羌人的联合行动。神爵元年(公元前六十一年),匈奴出动十余万骑,准备突袭沿边各郡。汉朝派遣,赵充国统四万骑,驻扎在缘边九郡防备匈奴。匈奴单于听了这个消息,就退回去了。可见,此时赵充国已经是名将了。朝廷同时派遣义渠安国为护羌使者,处理羌人问题。 义渠安国,不察羌人北迁的目的,反而同意了羌人过湟水北进的要求。赵充国提出反对意见,同时建议,在金城积谷 二 百 万斛以应对羌人的叛乱,但这个建议被朝廷忽视了。 羌人开始叛乱,诸羌「 ” 背叛 ,犯塞,攻城邑,杀长吏”。神爵元年(公元前六十一年)春,义渠安国的三千骑兵在浩亹(今兰州红古享堂峡一带)被羌人击败,损失大量兵器辎重。 赵充国像 赵充国返回京师后,汉宣帝派遣御史大夫丙吉问他,谁可以为将。赵充国毛遂自荐,自信地说: 在处理羌人的问题上「 ”无逾于老臣者 ”。面见汉宣帝时,皇帝问题如何解决,他并没有大包大揽,而是这样回答的,充国曰: 「 ” 百闻不如一见 ,兵难逾度,臣愿驰至金城,图上方略。” 这是成语百闻不如一见的由来。可见,赵充国,不妄言,是个实事求是的实干家。 公元前六十一年四月,赵充国抵达金城郡,不过他并没有盲目行动,而是详细做了调查。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,说的就是这个。赵充国为自己的行动制定了目标「 ”全师保胜安边”。可见这是非常稳妥的策略,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。这也是后来历代处理边疆问题的标准目标。 赵充国的目标是先招降分化一部分羌人,然后再重点打击顽固不化的。他提出对罕羌等采取保护,对先零等叛乱的羌人打击。当然,最迫切的问题是如何渡过黄河。 4.青石津,赵充国夜渡黄河 从西固出发,沿着黄河而行,过河口南车站,走不了多久,就是黄河南岸通往八盘峡的公路。顺着公路往前,就会在路边上看到一个古代渡口遗址。这里就是汉代青石津所在地。 黄河古渡口青石津 在路边上有一个形如骆驼的石碑,碑上镌刻着「 ”汉代青石津遗址”。 站在岸边的公路上,脚底下就是一大片白里泛青的石头。这些黄河边上的大片的青色石头,无言地证明,这里就是黄河古渡——青石津。青石津似乎是因这里的青色石头而得名。沿着岸边的一条陡而窄的小路,人们就能走到那片大青石头上。在阳光照射下,石头苍凉而并不冰冷,坚硬中透着温暖,如同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的历史。大石头上用来插木桩的石孔仍然完好无损,无知的孩童在黄河边玩耍,一切似乎与2000多年前一样。 青石津北岸为八盘山,现在叫张家台;南岸为青石山,故亦称此峡为青石峡,渡口称青石津。 据说青石渡是霍去病河西之战后开通的,它是规模庞大的金城渡的一部分。金城渡是今天西固区境内的黄河上众多渡口的总称,它和芮城风陵渡、河套的君子渡、靖远的鹯阴口被人们黄河四大古渡。金城古渡不仅仅只有青石津一个渡口,它涵盖了从八盘峡到钟家河一线的各个渡口,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渡口群,云遮雾绕的历史让人难以区分具体的名称,只能笼统地将这一带的黄河古渡口称之为金城渡。 古代交通落后,数万大军云集此地渡黄河,必定从许多渡口过河,只有这样才能加快行军的速度。这也是,西固出现渡口群的主要原因。 汉代木牛 自古这里就为兵家必争之地。《兰州府志》记载:西汉神爵元年(公元前61年),赵充国曾率万余名骑兵,由此过黄河,出击羌人。《三国志》记载:蜀国大将姜维讨伐魏国,围攻狄道(今甘肃临洮),魏国从河西调来军队解围,也是从这里过黄河的。许许多多的文臣武将从这里走过,然而能让人记住的并不多。历史长河也和黄河一样,前浪推后浪。人们知道赵充国是从这条路上走过的,其它的人大部分早已被时间所湮没了。 史料记载,赵充国采取了夜渡黄河的办法。在渡黄河的时候,赵充国采取了非常措施。半渡而击是对付敌军渡河的最好办法,这一招羌人也会。为防备羌人半渡而击,赵充国先分出小部分精锐提前过河的办法。一个夜晚,他派出三校骑兵,利用夜色的掩护,衔枚过河,然后在渡口边,安营扎寨,保护登陆场。次日天亮,大军才正式渡河。 5.接连上书,阻止朝廷蛮干 羌人对此无可奈何,只能派遣少数骑兵出来挑战袭扰,试图通过骚扰来消耗汉军。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,赵充国根本不理睬。任由羌人骑兵,在外面耀武扬威。赵充国说:「 ”吾士马新倦,不可驰逐。此皆骁骑难制,又恐其为诱兵也。击虏以殄灭为期,小利不足贪。”令军勿击。 这样,稳步推进,赵充国所部占据四望峡(乐都老鸦峡)、落都(乐都)等地。将战线推进到湟水流域。并在乐都设立了大本营。 汉代青铜灯 然而,朝廷在对待羌人的问题的上,方略发生了变化,一部分人主张,重兵进击。其中以辛武贤为代表。汉宣帝下令,沿边各地, * 7万骑兵,同时出击。而且采取无差别打击。而这个策略竟然成了朝廷上下的共识。 宣帝下诏征求赵充国的意见,赵充国坚决反对,对敌人无差别打击,这是战略上的不成熟表现;而在战术上,用汉军平原列阵之战,在山区同羌人作战,是以自己之短,攻击他人之长。此战,非败不可。 谁知,赵充国的奏章到朝廷后,却被朝廷否决。汉宣帝直接下旨说赵充国畏战,还将一个外戚派来担任监军。他似乎失去了朝廷的信任。但赵充国不以个人荣辱为重,以国家和士卒的性命为重。因为,这次进击,一旦失败,战争将延续十余年,国家正在休养生息,无力承担如此大经济开支。 传递信息轺车 赵充国再次给朝廷上书,他说:「 ”臣位至上卿,爵为列侯,犬马 之齿七十六,为明诏,填沟壑,死骨不朽,亡所顾念。他重点分析当时的情形,强调指出,羌人反叛的主力是先零羌等,而罕羌等不过是胁从。他不顾自身安危力呈意见,终于引起了朝堂的重视,汉宣帝最终采纳了赵充国的意见。 赵充国是六月戊申 ( 二 十八 ) 上 奏,七月甲宣 ( 初 五 ) 就收到了朝廷盖有皇帝印玺的回报。可见,当时信息传递速度之快。在封建社会,衡量一个王朝强盛与否,一个主要标准就是信息传递速度,步兵每日的行军速度。 6.汉碑为证,赵充国六世孙,依旧守护者河湟 得到朝廷的回复,赵充国按照自己的思路,有条不紊地对羌人发起了攻击。七 月,他对先零羌发起了突袭,大军直逼先零羌老巢,遭受突袭的先零羌,丢弃辎重畜产,仓皇遁逃,没有等汉军攻击,自己就乱了阵脚,争相渡河,溺水而亡者不少,只有五百多人招降斩首。真正给先零羌打击的是,大批辎重的丢失。赵充国所部在战场上虏获牛羊十万,车四千辆,这基本上将一个超大部落经济基础彻底打没了。同时,赵充国采取攻心策略,分化瓦解。到秋天的时候,将战线恢复到羌人反叛之前。仅仅用一万人的兵力,就解决了羌人问题。 汉代青铜牛车 随后,赵充国提出了闻名古今的《营田十二策》,同时还留下照耀古今的《屯田奏》。在湟中地区实施屯田策略,留下一万步兵在湟中屯田。当时朝廷上下看了,赵充国的奏疏后,几乎是人人叹服。一年后,河湟谷地屯田大收成效,归降羌人达三万多,只有四千多羌人叛乱的残余困守在南山。赵充国上《请罢屯田奏》,主力撤回,大量屯田将士依旧固守在当地。 1942年,青海乐都先老鸦城西五里白崖子的地方,施工者发现东汉时期的《赵宽碑》,记载了赵充国六世孙,在河湟地区生活的情形。此时,赵氏家族比较庞大,他们自认为是金城浩亹人。在地方算是豪门,担任过郡县要职。赵充国六世孙赵宽,是护羌校尉的假司马。 一代名将,不仅留下对西汉王朝屯田政策总结的《屯田十二策》,而且为后来者,处理边疆问题,制定了「 ”全师保胜安边”的实施纲领。更是以身作则,留下子孙,在河湟地区屯田。 本文为《临夏历史人物丛书》征求意见稿,严禁转载,盗用必究